第18章晶科能源与Intertek签署全球战略合作备忘录
在第一季度,当市区每天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50时,以PM2.5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最多,占总数62.9%。
截至去年年底,全区累计完成60余个工业废气治理项目,共削减VOCs年排放量3500吨。记者从会议中了解到,加油站油气污染控制、汽修行业及干洗行业整治、餐饮油烟污染治理、露天焚烧污染整治以及墙体涂料装饰作业优化等各项工作,目前都在有序推进中。
从专项行动方案来看,工业生产、汽修喷漆、墙体涂刷装饰、干洗、餐饮油烟、露天烧烤、加油站等七个方面的废气治理,都已纳入VOCs治理的重点。行政执法大队也已制定、下发相关实施方案,协同推进餐饮油烟整治工作,整治露天烧烤、露天焚烧等现象。他指出,各部门、各单位要坚持以最实的作风、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标准、最严的管控推进VOCs治理工作,提升区内环境质量;各执法主体要围绕一个中心目标,采取各项措施保障工作的落实;要加强宣传、做好知识普及,通过多样的宣传让居民知晓挥发性有机废气对空气质量的不良影响,引导居民从身边做起。截至目前,已有7家企业现已完成治理工程,可减少VOCs排放约250吨。VOCs的来源很复杂,除了工业企业废气,还来自于跟大家生活密切相关的汽车尾气、餐饮油烟、干洗店、汽修喷漆等。
为了进一步推进VOCs治理、有效防控臭氧污染、全面做好G20峰会环境保障工作,昨天下午,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马佳骏带队走访了区内餐饮店、汽修店、干洗店以及工业企业,并召开现场会听取各部门关于挥发性有机物整治工作的推进情况。挥发性有机废气(VOCs)是常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也是臭氧的关键前体物,对环境质量、动植物生长以及人类健康都有影响。然而,我国对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还十分有限,如何有效地提高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效率、改善农村水环境是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是管理人员缺乏专业技术。张悦等于20102011年对江苏省210个农村污水治理工程的调查发现,有8%的在调查时没有运行,其余的工程都曾经出现过无法正常运行的现象,其中47%的原因是因为设备损坏得不到及时维修。同时,健全村镇干部考核机制。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及治理现状农村生活污水成分稳定简单,但时空差异大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在质上具有污染物相对较稳定、成分简单、有机污染物含量较低等特点。
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普遍缺乏有效治理,已经成为当前我国水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环境保护法》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在财政预算中安排资金,支持农村生活污水和其他废弃物处理等环境保护工作,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统筹城乡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以及其他环境保护公共设施,并保障其正常运行的要求,一是尽快制定相应的条例,细化相应法律责任;二是各地方制定地方性法规,规定农村生活污水污染环境防治的具体办法;三是尽早修订《水污染防治法》,明确农村生活污水污染环境防治要求。
由于污水处理设施规模较小,布局分散,增加了运行成本,也给运行维护工作带来了困难。一些设施多由村民兼职管理,导致缺乏日常维护管理,出现问题不能及时解决。由于缺乏专门的机构,进一步的带来运行管理工作缺乏规范的管理制度,体现为工作具有显著的随意性。二是根据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密集度、居住分散度等条件,考虑区域的经济接受能力和环境承载力,提高技术的地区适配性。
根据常熟市的经验,在将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委托给某污水处理设施运行公司试运行一年后,全市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转率从原来的13%提高到90%。丘陵地区要依据居住分散、地形起伏特点合理安排工艺和管网。二是建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技术审查制度,规范其规划设计阶段的技术要求与审查程序,避免不当规划设计带来的投资浪费和运行困难。应制定明确的规划细则要求,充分利用规范的规划技术单位支持,通过前期的规划保障后期建设运行的科学合理性。
由于其来源较为简单,农村生活污水主要是农村居民生活当中产生的洗涤用水及厕所冲水,其中COD、氮磷、悬浮物及病菌等为主要污染物,氨氮、总氮、总磷等污染指标浓度总体较低。总体上,由于农村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和自然条件的优势,多选择生态工艺或生态工艺与其他工艺结合的混合工艺。
2014年,我国农村常住人口为61866万人,按人均排污30~40升/天计算,我国农村年产生生活污水高达67.7亿~90.3亿吨。污水收集管网配套不足是我国城乡污水处理建设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农村尤其突出。
在苏南镇级、村级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已比较完善,而苏北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还处于建设推进和示范阶段,截至2013年底,淮安市建成村级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仅26个。由于缺乏科学的规范和专业的支撑,目前一些地方在规划中多缺乏对农村生活污水产生特点的关注。但是,污水处理设施仍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和平原农村集中连片整治的片区,绝大多数村庄还没有污水收集和处理系统。因此,应积极发展农村环保专业化、社会化技术服务机构,建立技术服务体系,对农村环保专业化技术服务机构给予税收支持,培育规范科技服务市场,推动在条件适合地区试行市场化管理维护农村污水治理设施。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的用电以及污泥处置、湿地植被管理等都需要相应的资金支出,当前缺乏运行经费是多数地区污水处理系统未能运转的主要原因。对多数镇、村而言,财政本身就较为紧张,无力负担这笔费用。
主要表现为:一些地区由于财力原因,工艺过于简易,实际运行中无法有效处理污水,反而导致产生了新的集中污染源;一些工艺设计则贪大求新,成本高、运维难,超出农村经济承受能力和管理水平,导致设施建成后无法正常运行,成为典型的面子工程;一些综合型污水处理设施设计中则因为没有充分考虑可能的乡镇企业排水,导致处理效果差、出水水质不达标,进而污染当地地表水环境。缺乏科学的设计和建设设计规模与实际处理量不匹配。
二是合理安排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补助。截至2013年底,无锡市已建成镇级生活污水处理厂71个,村级生活污水处理设施1356个,基本实现了农村生活污水设施的全覆盖。
一是加快制定、完善和细化可操作的农村环卫设施建设财政投入政策,提高农村环卫设施的投资强度。由于农民收入水平较低,支付意愿严重不足,因此有必要根据镇、村人均纯收入水平安排运行补助资金,确保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正常运转和维护。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水平不足。农村生活污水在量上具有空间差异大、时间波动显著的特点。管理支撑对策建立和强化政府统一协调、乡镇全面负责、职能部门各司其职、行政村联合推进的工作机制。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规模总体较小。
一些设施还处在建成初期,仍由建设单位代为运行;一些地区的设施在验收后则移交给县区住建、水务等责任部门下属的运营公司负责运行;此外有少数县区已开始尝试委托有资质公司运行维护其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市场化、专业化道路。缺乏长效的运行管理当前,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还存在管理水平不足的问题。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运行管理的主体多元。项目建设过程中缺乏规范,导致工程建设不合格率居高不下。
二是缺乏长效运行管理制度。积极引导、鼓励、支持相关NGO从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宣传教育、技术推广、社会监督等活动。
技术支撑对策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适用技术的研发。由于缺乏必要的人员和资金安排等长效的运行机制,目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水平较低,甚至出现闲置现象。由于缺乏对农村实际情况的了解或囿于实际资金压力等原因,一些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存在处理工艺选择不当的问题。由于地区社会经济的差异和农村建设推进力度的差异,地区间农村污水治理进展差异大。
近年来,随着生态创建和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的推进,情况略有改观。一是建立处理工艺的技术评价制度,确保各地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项目设计、申报过程中能够科学的选择既能满足达标处理要求,又适合当地自然与社会经济条件的最适工艺。
由于各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施工队伍大多资质低,管理水平不高,施工质量较差,常出现池体渗漏、填料不足、人工湿地面积过小、管网破损、入户支管过细等问题。不同地区治理进展差异较大。
在农村生活污水规划、布点、管理机制建立等方面多征求农村居民的意见,通过举行论证会、听证会等,吸收农民的在地经验知识,同时有效保护农村居民的环境权益。二是制定相关环境经济政策,鼓励民间资本投入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
友情链接: